广西柳州市
语濹
2025-05-30
发布于安徽 | 转藏
大
中
小
展开全文
柳州市,简称“柳”,别名“壶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北,总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是广西第二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末,柳州市常住人口419.12万人。 柳州市地处广西盆地中部,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市区喀斯特地貌广布,被称为“奇石城”,有“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称。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今柳州市境域古属百越之地;汉时设置潭中县;隋时潭中县改名桂林县,并析桂林县置马平县;宋时属柳州;明清时属柳州府;1950年3月,柳州市改为省辖市,属柳州专区管辖。1957年7月,柳州市隶属于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截至2022年末,柳州市下辖5个、5个县(含自治县2个)。 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100多年建置史,是中国南方古人类发源地之一。辖区有白莲洞遗址、柳江人遗址等史前文化。柳州市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居住地,留存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壮歌、瑶舞、苗节、侗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柳州拥有众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螺蛳粉是柳州著名小吃,各民族饮食文化交融的产物。 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柳州州治迁至柳城县龙江(今柳城县凤山镇南丹村)。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柳州为柳州路;改融州为融州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复名融州。至大元年(1308年),柳州路治迁回马平县(《明史·地理志》记为洪武元年,即1368年)。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柳州路为柳州府,府治设在马平县(治所在今城中区立新路东侧一带)。洪武二年(1369年),融州改隶柳州府。洪武十年(1377年),融州降为融县。明末,柳州府辖10县[c]以及象州和宾州,府治设在马平县。 明永乐四年(1406年)十二月十四日,因柳州府境内有农民起义反抗明王朝,永乐皇帝朱棣下令出征安南明军回师时就便发兵镇压。次年六月十一日下谕务必杀尽。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广西总兵官韩观屯兵府城,十月,出兵镇压五都梁公竦[sǒng]等再度发动的起义,斩首万余级,俘1.3万余人。 明正德元年(1506年),邑人计宗道于常熟知县任上重刻《天文图》《地理图》2碑。今存于世的《天文图》碑被称为:“在中国古代天文历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清初,柳州府属右江道。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右江分巡道署从宾州迁至柳州府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清广西提督马雄于柳州反,七月进表附吴三桂。八月,附吴三桂之孙延龄遣总兵缑[gōu]成德统兵谋袭柳州,自窑埠至马鹿山连营数里。九月初一日,马雄率兵于振柳营与成德兵大战,成德兵败奔象州。 清雍正三年(1725年),自柳州府析出宾州和上林、迁江、来宾、武宣4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柳州府复辖来宾县。府辖7县和象州,至清末不变。 清咸丰六年(1856年)年初大成军李文茂联合张高友首次进攻柳州,不克;八月,再攻失利;十月,联合陈宝等第3次攻柳,十一月于大桥、都乐、云头岭、红庙、铜鼓岭、黄村等地激战。七年二月,大成军攻占柳州。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裁撤马平县并入柳州府。民国2年(1913年)6月,裁撤柳州府,复置马平县,设柳江道,道治设在马平县,隶于广西省。柳江道辖14个县以及1个土州、1个土县和3个长官司。民国16年(1927年)11月道废,各县由省直辖。民国19年(1930年)9月,广西省政府独创民团制度,设柳州民团区,辖9个县,治所在马平县。 民国23年(1934年)3月10日,柳州民团区改为柳州行政监督区,治所在宜山,辖18个县(同年11月,来宾县、象县析出)。 自1938年1月10日,日军飞机首次轰炸柳州开始,至日本投降,日军总共出动飞机63批7181架次对柳州进行狂轰滥炸。1944年11月10日—1945年6月29日柳州沦陷期间,日军及其扶植的伪警备便衣队、宪兵便衣队、伪柳州维持会,欺压百姓,杀害无辜。 民国29年(1940年)3月,柳州行政监督区辖9个县。[f]同年4月,柳州行政监督区改为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柳江县,辖县依旧。民国31年(1942年)3月,第四行政督察区与第七行政督察区合并为第二行政督察区,仍治柳江县等19个县。 1945年6月,入侵广西的日军第3师团第6联队约千人集结在忻城大塘,准备向柳州撤退。获知此消息后,当地自卫队和群众配合国军,在百子坳伏击日军。6月16日傍晚,当日军走到里高的百子坳一带时,立即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伤亡惨重。 民国末年(1949年1月1日—9月30日)7月,自第二行政督察区析出武宣、来宾、象3县改属第十三区,析出融县、三江两县改属第十五区,第二行政督察区实辖柳江、柳城、雒[luò]容、中渡、榴江等县。 1949年12月,柳江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属于柳州专区管辖。1950年3月,柳州市改为省辖市。1953年,柳州专区撤销,除鹿寨县以外划归为桂林专区管辖,其他的规划到宜山专区。1956年,柳城、柳江、融安、三江、大苗山等县改为桂西僮族自治区宜山地区。1957年,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柳州市属之。 1958年,宜山区改名为柳州专区公署驻于柳州城内,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于柳州专区。同年7月,鹿寨县改属于柳州专区。同月,柳州市改属于柳州专区管辖。1979年设立柳州市柳北、鱼峰、城中、柳南、鹅山5区,撤销柳州市郊区。 1983年,原属柳州地区柳江县、柳城县规划到市辖内。2002年,柳州市郊区撤销,柳东镇规划归为城中区,羊角山镇规划为鱼峰区,太阳村镇等地划归为柳南区,石碑坪镇、沙塘镇等地划归为柳北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
献花(0)
+1
来自:
语濹
>
《广 西》
举报/认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