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处的房山区境内,背靠峰峦起伏的太行山脉,面临着广阔的华北平原,山前一条小河潺潺流过,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宜人,是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20至10万年前的第4地点早期智人、约4.2-3.85万年前的田园洞人、3万年前左右的山顶洞人生活的地方。
3
集安高句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高句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集安市区周围,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高句丽遗址公园等7处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和10余处遗址展示区。公园占地面积140万平方千米。遗址公园内的文化遗存是数以万计的高句丽遗迹中的精髓。
4
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鸿山遗址,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葬在同一墓地的埋葬规律,并将墓葬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国贵族的4个等级。同时,该地区现保存着百余座大小土墩,分布于伯渎河、九曲河“两河流域”大约7公里的范围之内。由众多贵族墓葬构成的越国贵族墓地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属首次发现。
5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余杭县和德清县境内,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6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殷墟遗址规模宏大,现存有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后冈遗址、洹北商城遗址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祭祀坑、甲骨窖穴、手工业作坊遗址等,出土了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
殷墟作为中国现存最重要的早期都城遗址之一,其规划布局对中国都城以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7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隋唐洛阳城遗址地跨洛河两岸,遗址东北至白马寺镇唐寺门,东南至李楼乡城角村,西北至邙山镇苗湾,西南至王城大道与古城路交叉口,面积约47平方公里, 已有1400多年历史。隋唐洛阳城由宫城、皇城、里坊区和郭城组成。
8
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地处川西沃野,村落散布,沟渠纵横,呈现出一派自然的田园风光。主要由“西城墙遗迹”、“燕家院子·月亮湾”及“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工作站”三大展区和三星堆博物馆组成。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
9
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金沙遗址是位于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一处商周时代遗址,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
遗址出土了世界上同一时期遗址中最为密集的象牙、数量最为丰富的金器和玉器。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太阳神鸟金箔,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和成都城市形象标识主图案。金沙遗址的发现,把成都城市史提前到了3000年前,由此被视为成都城市史的开端。
10
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汉阳陵是汉代第四个皇帝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古城西安以北咸阳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村北原上。
11
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品居历代帝王陵之首。《史记》记载:“天下徒送诣七十万,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2010年10月1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公园内有四大看点:百戏俑坑遗址保护展示厅、文吏俑坑遗址保护展示厅、石铠甲坑遗址保护展示厅、秦始皇陵铜车马博物馆。
12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唐大明宫占地3.2平方公里,充分显示了唐代宫城建筑的雄伟风貌。唐大明宫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3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坐落于县城西郊万亩松林间,现为AAA级旅游景区。该遗址坛、庙、冢三位一体,是红山文化鼎盛时期的精神中心。这一发现把可考证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14
渤海中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渤海中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和龙市西城镇,该处遗址曾于2002年被列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是唐代渤海国中京显德府的古址,渤海国五京之一。在渤海国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渤海的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建制之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始终是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之一。
15
渤海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是唐代渤海国(689~926年)都城遗址,在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镇西约3公里处,上京城是渤海国的五京之一,因位置偏北故称上京。因西邻忽汗河(牡丹江),又称忽汗城或忽汗王城,当地俗称东京城。上京龙泉府遗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都城遗址。
16
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御窑厂位于珠山中路北侧的老城区中心地带,地下埋藏文物丰富,是我国唯一一处能全面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
御窑厂是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门制造场所,代表了明、清时期中国陶瓷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现存遗址及其背景环境是研究御窑厂历史沿革、管理制度、烧造工艺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城市发展脉络的重要基础。
17
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鲁国故城的城市布局是严格遵循《周礼•考工记》有关城市形制规定所建,“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严谨的规划结构,充分体现了它所具有的礼制秩序,是研究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典型实例。
鲁国故城在考古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目前国内经过系统钻探的唯一一个贯串两周始终的国都。
18
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是以大运河南旺枢纽工程这一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保护和保存南旺枢纽遗址及其相关环境,体现南旺枢纽在运河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展示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19
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今洛阳市东约15公里,洛阳市洛龙区与偃师市、孟津县相毗连的伊洛平原上。
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汉魏故城遗址,以宫城区为核心,以“一轴一殿一环三门三点”为重点,即:以铜驼大街为中轴线,太极殿为北端点,向南延至洛河南岸灵台、明堂、太学礼制建筑区;以宫城为中心,连接西阳门、阊阖门、东阳门,形成东西轴线;以永宁寺、灵台、东周王陵为重要节点,构建考古遗址公园的基本框架。
20
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据《江陵地名志》记述:“熊家冢,因埋葬熊姓祖先而得名”。所谓埋葬熊姓祖先,指的是在熊家冢主冢东侧的若干座明代熊姓家族的墓葬,考古发掘的砖刻地券上有“熊显太”、“熊连”等人,这才是“熊家冢”的得名由来。战国时代的楚王,以芈为姓,以熊为氏。虽同为“熊”,且葬于一地,而相隔两千年,乃是巧合。
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熊家冢古墓群基础上修建,是楚故都纪南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708亩,其中包含1万多平方米大跨度钢结构车马坑展示厅。
21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望城区书堂山街道彩陶源村的铜官窑遗址,分布总面积约0.68平方千米,拥有76处烧窑遗址和19处采泥洞及货藏区、墓葬区等已知遗存。公园的主要景点有遗址门楼、彩唐桥、“梦回大唐”瓷板文化长廊、谭家坡1号龙窑遗址、新长沙窑陶瓷体验馆、觉华塔等。
22
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包括“一洞两馆、三中心、四景观和五大旅游项目”。其中,一洞即甑皮岩洞穴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四观即甑皮岩鲜明的雕像、甑皮岩鲜明的生活雕像、甑皮岩文化广场。
23
钓鱼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钓鱼城地处合川钓鱼城半岛钓鱼山上,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风景优美、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自古以来都是巴蜀地区的战略要地。600多年前,一场影响世界命运的战争就发生在这里。钓鱼城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4
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北庭故城位于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北二十千米处,是唐代设立的北庭大都护府所在地。两汉时期建有金满城,是当时西域的车师后国王庭所在地。
北庭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有北庭故城遗址和西大寺两部分,总面积1071.5公顷。
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5
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元中都遗址距张北县城15公里,元中都遗址的发掘是我国城市考古特别是元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对研究这一时期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元中都遗址公园包括内容有:皇城木栈道、中心大殿、城墙遗迹、莲花柱础遗迹、西南角楼观景台、小广场遗址和许愿树之旅。
26
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上林湖越窑遗址是我国公元2~12世纪创立的规模较大、遗存分布密集、保存较好的大型古代瓷窑遗址群,展现了越窑从创烧、发展、繁盛至衰落的整个历史轨迹,被称为“露天青瓷博物馆”。
27
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窑龙泉窑遗址位于龙泉市小梅镇、查田镇及庆元县竹口镇,历时千年,是龙泉窑的起源地和中心产区,龙泉境内遗址保护范围511.9公顷,共计青瓷窑址126处。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以大窑龙泉窑遗址为依托,建设汇集遗址文化景观、传统聚落景观、乡土农业景观、生态野趣景观为一体,具有遗址保护、科学研究、教育展示、文化传承、艺术创意、旅游休憩等多种功能。
28
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凤阳明中都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在自己家乡悉心营建的明代第一座都城。它的规划遵循《周礼.考工记》王城制度,上承唐宋,下启明清,为明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营建提供了蓝本和实践经验,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013年12月,明中都皇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立项获国家文物局批准,2017年12月,明中都皇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授牌,成为安徽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9
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万寿岩遗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距三明市区约30公里,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洞穴类型旧石器时代遗址。
据测,其中灵峰洞遗址距今18.5万年,是迄今为止省内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目前华东地区发现最早的洞穴类型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在船帆洞内发现的3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为国内首次发现,世界罕见。
30
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命名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 3~6米。最初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一度称“黑陶文化”,后考古学界将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
吉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吉州窑考古遗址公园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现存晚唐至宋元时期的窑包共24座,集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展示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
吉州窑位于吉安县千年古镇永和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窑遗址群之一。吉州窑制瓷工艺精湛,特色鲜明,产品种类繁多,风格多样,木叶天目、剪纸贴花、窑变釉纹等产品更是器走天下、誉满世界。
32
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市市区,黄水河(古溱水)和双洎河(古洧水)交汇形成的夹角地带。故城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16平方公里。城墙依坡傍水,气势宏伟,是目前世界上同时期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城池之一。
古城内一道南北向的隔城墙,把郑韩故城分为两部分。西城区主要为贵族居住区,有宫殿遗址、韩国宗庙遗址等。东城区为居民、军队居住区和手工业区,有郑国的大型社稷遗址和宗庙遗址、郑国贵族墓地遗址及铸铜、铸铁、制玉、制骨等作坊遗址。
33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前期城址,距今有3500年历史,是商朝南土中心城邑,武汉城市之根。
遗址核心区主要景点有宫殿区、东南西北四面城墙、李家嘴墓葬区、北城壕及遗址陈列室。观众在感受盘龙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时,还可在遗址区观赏湖面野鸭游、空中百鸟飞的原生态风貌。
34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头山遗址而修建,是国家级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具有遗址保护、文化展示和旅游休闲3大功能。全园占地面积662亩。
遗址公园内的城头山古城遗址博物馆,展示了以整个澧阳平原长达几十万年的史前人类遗存为基本背景,以城头山遗址为“龙头”的澧阳平原史前遗址群为代表的中国南方璀璨的古文明。
35
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汉长安城是中国西汉帝国的都城,作为西汉时期汉代帝国的权力中枢,未央宫既是西汉帝国政令中心,也是帝国统治者下达“汉通西域”政令的决策地和指挥中心。经过60余年的持续考古勘探和发掘,究明了宫内宫墙、道路系统,发现149 处建筑基址和 26 处窑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遗存。
36
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西夏陵是11~13世纪雄峙于亚洲北方农牧交接地带的党项民族政权西夏王朝的陵墓群,由9座帝王陵园、271座陪葬墓、北端建筑遗址、防洪工程遗址组成,占地面积58平方公里。西夏陵作为西夏文明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揭示了西夏王朝君主的世系存在,见证了兼容并蓄、多元融合的西夏文明。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的通知》的解读
近日,《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物考函〔2022〕1316号)正式印发,以下简称《通知》),为便于大家更好了解有关情况,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开展的背景是什么?此次入选单位具备什么特点?
答: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于2022年4月启动,从31家申请评定、62家申报立项单位中,最终确定19家评定单位和32家立项单位,至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55家,立项80家。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2010年启动以来,逐渐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命力,逐步从行业内工作变成国家任务,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内容,受到各级政府关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大型古遗址保护利用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兼顾了文物安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不仅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供了中国经验,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助力。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品牌效应不断彰显,各地积极踊跃参与,并主动布局,浙江、湖北、福建、山东、安徽等省份近年来纷纷评选发布省级考古遗址、文化遗址公园;随着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理念和模式被广泛接受、日益成熟,涌现了一批各项工作扎实、具备评定和培育条件的单位,新评定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十分必要。
国家文物局总结了前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经验,修订印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发布了评定工作通知,制订了工作方案。对于24个省份申报的93家申报单位,严格按照“材料审查—现场考核—专家评议—党组审定”等流程,经组织37位专家现场考核,11位专家评议投票,8位专家复核,并报请国家文物局党组审定后确定最终名单。在初审阶段即加强核实,以文物安全、违建整改、管理运营、可行性研究不足等原因,取消了4家申请评定和16家申请立项单位考核及评议资格;在发布名单的同时,国家文物局专门发文各有关省级文物主管部门,针对所有申报单位提出指导意见。通过评定工作以评促改,推动各单位及时弥补短板,引导更好运营、创建和培育。
国家文物局广泛听取地方和专家意见,此次评定单位数量是历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最多的一次。未进入最终名单的单位,有一些也仅仅是差之毫厘,有望在进一步整改完善后达到进入标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结果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深度展现本体价值。此次评定单位和立项单位在国家意义、历史意义、文化意义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体现出中华文化鲜明标识,符合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中华文明精神地标的要求。如泥河湾、学堂梁子以及石峁、凌家滩、上山等是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探源重要研究对象;邺城、辽上京、统万城、长白山神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承载。
二是充分实现社会意义。入选单位涉及21个省市区,年代上限至旧石器,下限至明代,有聚落、城址、窑址、矿址、陵园、寺院等,分布于城市中心、城郊、乡村、戈壁、绿洲等不同地理位置。保护利用模式因地制宜,融入城乡发展,具有多样性、创新性和示范性。如郑州商城依托文保工程和博物馆,形成城市中心市民休闲场地;湖北屈家岭整合农业、林业等资源,打造农谷小镇;邛窑聚焦瓷业振兴,建成文创产业基地等。
三是突出发挥各自特色。19家评定单位中,均建有或在建遗址博物馆、陈列馆、展示馆,考古研究保护、展示阐释、管理运营等各项工作都相对突出,规划实施路径明确。32家立项单位也都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专门管理机构,制订建设发展目标,在考古、研究、保护、规划落实以及展示服务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保障突出,持续推进。如河南二里头在央地共建支持下,建成遗址博物馆等硬件设施,持续开展考古发掘不断取得新成果,成为夏商文化研究高地;江西汉代海昏侯国聚焦展览科研,设立汉文化研究基地;浙江安吉古城遗址借助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发挥考古遗址公园综合效益。
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和立项的数量越来越多,渐成体系,请问下一步的重点有哪些?
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承载和重要内容,国家文物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对标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目标任务,抓紧研究制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战略规划,健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标准,“十四五”期间形成评估退出机制,并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考古遗址公园各项工作,争取再评定一批。
二是推动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省级文物主管部门主动性,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共同打造公园展示服务和遗址博物馆展陈精品工程,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多样需求。
三是发挥示范引领。高起点、高站位谋篇布局,更好构建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引导省级、小型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带动更多文物资源活化利用;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实践,为促进文物“活起来”提供借鉴案例。
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大遗址有何联系?与一般的公园有什么本质不同?公众走进考古遗址公园能有哪些收获?
答:国家文物局制订并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明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文化空间。
关于“大遗址”的概念,2005年8月,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了明确,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及文化景观。自“十一五”起,国家文物局连续发布大遗址名单,并点出了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历史背景,“大遗址保护面临机遇和挑战,快速发展的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和盗掘文物的犯罪活动以及千百年来自然力的破坏,使许多本已异常脆弱的大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受到致命威胁。设置大遗址保护专项,抢救保护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简而言之,大遗址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系统性、完整性保护,基于价值和工作开展需要,国家文物局以五年规划为抓手,从全国33.3万处古遗址、古墓葬文物中挑选出了150处作为代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则是通过打造国家级考古文化公共空间,做好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展示示范,除本身价值之外,还要考量考古工作、展示阐释、管理运营等要素,从各地申报对象中予以评定和引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大遗址关系密切,现有的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5家评定单位中的54家、80家立项单位中的58家均为“十四五”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大遗址都是一个动态的名单,是根据各地对于重要古遗址古墓葬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按照考古、保护、展示、运营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来确定的;是“国家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资金”重点支持对象。我们鼓励各地更好发挥大遗址作用,争取将部分各方面条件都适合的大遗址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但同时各地应实事求是,开展可行性论证,对遗址的本身条件、地方经济社会条件及管理条件进行客观评估,科学审慎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绿化休闲为主的城市公园、以及游乐为主的主题公园存在着内涵、目标和功能的不同。首先它是“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人类史”的重要承载,是国家历史文化价值阐释者和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地;其次它是基于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利用为前提的公园,考古研究和成果展示转化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也是管理运营的重点,它的建设往往周期更长、需要专业队伍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它的最大功能在于对标 “文化强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通过考古成果转化、文化遗产传承、生态环境改善等,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公众走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蔚然成风,“十三五”期间的36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每年平均接待游客达4000万人次。人们可以通过考古现场观摩、遗址遗迹的展示、出土文物的欣赏、文创的消费、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的体验,在游憩的同时,接受考古熏陶、历史教育、艺术涵养,深入了解遗址蕴涵的文化与历史,理解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探寻人类社会的过往与将来,激发学习热情,掌握乡情、省情和国情,特别适合周边游、周末游、研学游和亲子游。
问:下一批评定会在什么时候启动?会有总量限制吗?
答: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经12年的发展,各地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中,切实感受到城乡环境的改善、当地文化品牌的提升,创建热情愈发高涨。不仅本次暂未能进入评定名单的12家申报单位,正鼓足了劲取长补短争取再来,80家立项单位也有不少摩拳擦掌,大力推动有关工作。及时启动下一批,让大家有期盼,工作有动力。
同时,目前的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数量相比,还不足以构成完整体系,很多类型还存在缺项或稍显单薄。鉴于此,我们设想在“十四五”期间即2025年底前,争取组织开展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评定工作。
至于总量限制,目前还没有。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制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战略,从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构建体系、严格标准、细化程序、定期评估,实施进入和退出的动态管理,确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高质量发展,敬请大家关注和支持。
问:刚才您介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实施动态管理,有退出机制,请问退出机制会怎么实行?评定单位和立项单位都会有被退出的可能性吗?
答:评定单位和立项单位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会有被退出的可能。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已作出明确规定,立项单位自立项之日起三年内未开展任何考古研究、文物保护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的,将有一次书面通报整改机会;一年内仍未整改的,取消立项,三年之内不得再次申报。
评定单位管理和运营不当,监测评估或巡查后落实整改要求不到位,发生责任事故或造成文物损毁,已不具备开放条件的,国家文物局将视情节轻重全国通报或撤销评定结果。被撤销评定结果的,三年之内不得再次申报。
国家文物局将依据以上规定,进一步细化评估监测办法和细则,形成定期评估发布机制,并结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身文物保护规划和公园建设规划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督导,对存在问题单位实施 “黄牌警告”和“公告退出”,对创新成效明显的单位进行推介。通过动态管理,将促进各地更加审慎研究创建的可行性,更好长远规划公园可持续运营管理,更好促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有序发展。
问:立项单位和评定单位有什么区别?从立项单位到评定单位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其中哪方面条件最关键?
答:评定单位是国家文物局经法定程序正式确认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能使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规范名称;立项单位是评定单位的培育对象,距离评定单位还有一些硬性条件和具体工作需要完善,还不能使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名称。
立项单位申报评定单位,应该要具备以下6个条件: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或破坏行为已得到控制或纠正、建设项目审批手续齐全、建设项目符合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考古研究工作计划有序实施并出版考古报告等研究成果、已向公众开放或具备开放条件、无重大安全隐患。
具备以上条件,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国家文物局将对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及评定细则,组织材料审核、现场考核、专家评议以及必要的复核等程序,遴选出符合条件的单位并公布。有志于创建的单位可对照评定细则,从“资源条件”“考古、研究和保护评价”“展示与阐释”“管理与运营”4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取长补短,守正创新,并精准提炼和突出阐释遗址的国家、历史、文化意义,才有可能跻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列。
在所有的要素中,地方政府的重视是首要关键。根据前四批评定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独立法人资格的管理机构设置和违法建设有待整改是申请单位过不了初审关口的2大 “拦路虎”,“展示与阐释”“管理与运营”得分不高则是阻碍申请单位评定的2个主要方面。这4个方面都是需要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下,加大机构队伍建设、注重规划引领落实、持续投入和科学运营,才能有效解决和提升。从立项单位到评定单位,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地方政府保持恒心,保障土地、资金、人才,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投入,善于争取当地公众支持,才能有望取得成功。我们也能看到55家评定单位中,有着突出社会效益的单位,如三星堆、良渚、盘龙城等,都是当地重视,积极创新,众力推动的结果。
问:此次评定单位中二里头遗址,立项单位中的学堂梁子遗址等在近期取得重大考古收获,国家文物局也进行了专门发布,请问考古研究工作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能否介绍一下这2处遗址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答:考古研究工作对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来说,一是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考古遗址公园的价值认识、整体布局、内涵阐释、保护措施、展示手段都要建立在充分考古和深化研究的前提下逐渐厘清,逐步实施。二是发挥着标识性指向作用,通过以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开展考古研究,具备科研、教育、游憩功能,达到研究阐释考古遗址、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的目的,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区别于一般公园的最大特点,也是服务于公众的最主要目标。
鉴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和高质量发展,应始终有机衔接考古研究工作。
您提到的二里头遗址,学堂梁子遗址都是持续开展考古研究,有力支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例子。这2处遗址在今年9月的2次发布会上,发布了最新考古成果,其中二里头考古揭示了多网格式的结构布局,是探讨早期国家都城制度、手工业与社会经济、礼仪与丧葬制度等问题的重要线索;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了“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该化石已于今年12月顺利提取、离土出舱,进入修复、观测和研究环节。为进一步分析“郧县人”体质特征、演化地位及其文化与技术特点和适应生存方式,解读远古人类起源与演化进程提供关键材料。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是继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之后,洛阳市建成的第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文物局将指导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统筹洛阳大遗址片区保护利用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群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持续推动二里头考古发掘,推动夏商周重大课题攻关研究,支持建设国内一流综合考古基地;另一方面完善央地共建体制机制,加大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整治,支持建设考古研学示范基地。
为确保学堂梁子遗址“郧县人”3号头骨的现场发掘与提取工作在安全和充分科技保障下进行,国家文物局指导当地搭建起1000多平方米温湿可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考古方舱。推动发掘过程数字化和多学科取样,共拍摄数字图片20万张,采集样本3500多份。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指导考古机构对“郧县人”3号头骨做精细研究,对伴生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做系统观测,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指导当地做好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推进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支持打造中国古人类研究和展示利用高地。
-END-
◀来源:文博圈
◀编辑:王镝
◀责编:杨扬
◀监制:杨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